红色之旅南京行 铭记历史和党性
作者:曾思锜 发布日期:2014-07-03
图: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
红色之旅南京行 铭记历史和党性
——志达公司党支部庆祝建党93周年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
本报讯 在建党93周年之际,为加强公司党员的党性教育,坚定爱国、爱企、爱民的信念,6月6日—8日,志达公司党支部40名党员在党支委的带领下,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南京红色之旅,先后参观了雨花台烈士陵园、中华门、中山陵、总统府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,共同追寻历史,缅怀革命先烈,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。
以革命历史促进党性建设
6月6日清晨5点50分,大家准时在志达大厦集中出发,前往南京。这个紧张的行程,预示着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旅行。一路上,党员们围绕党史知识开展问答讨论,畅所欲言。
踏上南京第一站,就是参观“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”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。聆听着、了解着为国家和民族的革命和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们的事迹,我们为之震撼。九位先烈在就义前英勇不屈、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,成为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性建筑。在烈士纪念馆里,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,参观了革命烈士的事迹,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、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,心灵经受了无比的震撼。照片上他们稚嫩却又充满坚毅的神情,一直烙在大家的心底。革命是艰辛的,而艰辛孕育了发展,祖国今天的成就凝聚了无数革命先辈的心血,我们应倍加珍惜。
中山陵,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墓地。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,共有石阶392级,8个平台。踏在台阶上让大家深深地感到当时的革命道路是那么的艰辛,也体会到了孙中山先生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还需努力”的真正意义。祭堂的门楣上刻着“民族、民生、民权”,体现出了他为了民主、为了自由的向往而拼博奋斗终身的精神。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《建国大纲》的全文,凝聚着孙中山先生“天下为公”的建国理念。
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,是“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、“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”和“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”。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,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、“倒下的300000人”的抽象雕塑、“古城的灾难”。 “遇难者300000”的石壁、大型石雕母亲像、遇难者名单墙、赎罪碑,构成了生与死、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象。此时此景纪念馆里的悼念者满脸都肃穆,心情十分压抑。参观者进入万人坑,感同身受杀戮现场,这是展览的高潮。设计者着意在万人坑旁边增设碑林,以高矮不一的坟墓营造祭场的感觉和国殇的气氛。为了铭记历史,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,告诫大家作为共产党员要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,志达公司党员在祭场举行了沉重肃穆的祭奠仪式,向当年的遇难同胞鞠躬默哀,为今天的和平祖国祈福。
这次“红色之旅”,大家都陷入到深深的哀悼之中。南京这座城市提醒了我们,英烈抛洒的热血不容许我们忘却,历史的印迹不容许我们忘却。
以立德树人永葆党先进性
在接受革命历史对精神洗礼的同时,志达公司党支部还就“志达党员队伍在公司员工心目中的影响和地位”、“如何发挥党员的作用,更好地推动公司建设发展”、“如何理解韩书记在党支部大会上的‘立四德、三树人’讲话精神,如何彰显自己作为党员比普通员工更具先进性”等重大问题,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讨论。
历史告诉我们,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,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,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,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。党性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不少党员认为,在日常工作中,无论是公司生产销售、经营管理,还是公司财产保护、资源节约等,公司党员职工基本起到了身先士卒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;党员同志在为自己的个人家庭生活而拼搏奋斗的同时,具有较强的集体精神和奉献精神,以身作则引导了广大员工以公司大局为重,为公司和谐稳定发展注入了动力;公司党支部韩丽容书记的“立德树人”讲话精髓,从道德观、责任感、能力论多方面对党员提出了要求,公司全体党员只有坚定爱国、爱企、爱民的信念,才能永葆自己的党性,让自己比普通员工更具先进性。
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”在理论教育与历史教育相结合的党性教育之下,志达公司党员们纷纷表示,要把汲取到的精神运用的到今后的工作、生活中去,以实际行动,继承先烈遗志,为国家、为社会、为公司、为民众、为个人,不断充实自己,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,为中国梦的实现不断开拓进取、努力奋斗。
(本报记者)
上一篇: 重科技创新 获政府扶持
下一篇: 立德树人 建设新时期民营企业